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群山环抱中,曾是“十二五”贫困村的洪水村,如今已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更成为海南申报“双世遗”的重要点位。
海南农商银行昌江支行用十余年的坚守,从派优秀干部扎根扶贫一线,到安排驻村第一书记推进乡村改造;从政策性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到小额信贷活水润泽产业,以金融担当与民生温度,铺就了一条“文旅兴村、金融赋能”的振兴之路。
干部驻村:扎根一线的“振兴火种”
作为定点帮扶单位,昌江支行始终将“精准识贫、精准施策”扛在肩上。支行派出5名中层干部担任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29户脱贫户143人,覆盖全村61.37%的脱贫户。他们定期走访民宿经营者、手工艺人、种植户,摸清文旅产业发展痛点。
昌江支行连续安排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他们带领团队扎根黎寨,全力推进洪水村“金字型茅草屋”等文化遗产修复工作,更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凝聚村党组织力量,让“党建+文旅”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干部们的奔走下,洪水村不仅完成了传统茅草屋的修缮改造,更因地制宜发展优质产业,做活“文旅+林下经济”,加快发展草豆蔻特色产业,为文旅产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吸引更多村民和能人返乡创业。
金融赋能:政策性服务的“精准滴灌”
作为服务地方的政策性金融力量,昌江支行始终将“金融活水”引向乡村文旅最需要的地方,创新推出“政策+信贷+服务”的组合拳。针对民宿经营者、种植户等群体的资金需求,昌江支行主动下沉服务,开展金融宣传活动,将普惠小额信贷政策送到田间地头,真正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文旅蝶变: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金融的持续赋能,让洪水村实现了从“外部帮扶”到“自我发展”的质变。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共建的“黎花里时光里”项目,打造了17间民宿客房、5间展馆(含黎族文化展示馆)及夜游体验项目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黎歌、黎锦、黎家美食的魅力。如今,洪水村已有2家民宿、2家农家乐开门迎客,草豆蔻种植面积更达1174亩,形成“文旅+农业”的融合发展模式。2024年,全村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同比增长16.46%,昔日的贫困村已成为“文旅富民”的典范。
展望未来:金融护航“双世遗”新征程
昌江支行将继续深化“金融+文旅”融合,加大对“双世遗”申报配套项目的信贷支持,做活“文旅+林下经济”,助力洪水村打造更具黎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这片乡村振兴的沃土。(高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