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教育培训

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育培训 > 正文


 

内容提要

  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工作,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集《咬定青山不放松》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通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古代典籍,如“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位卑未敢忘忧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典故,从“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怎样坚持理想信念”这三个问题出发,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的生动案例,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激励大家树崇高理想信念,抱满腔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整体阐述

  主持人康辉:

  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辉。

  首先欢迎今天来到节目现场的北京工商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同学们,欢迎大家!

  清代的郑板桥有一首咏竹石的题画诗,是这么写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是借咏竹子的顽强生命力来表达一种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很喜欢这首诗,早在当年他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对这首诗就有深刻的印象,也有深刻的体会。后来他在一篇文章当中,曾经把这首诗的前两句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

  今天我们这期节目的主题就是“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在这些论述当中,也有很多精彩的用典,我们今天通过解读来领会他深刻的思想内涵。

  好,现在让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老师。

  思想解读人徐川:

  大家好!在分享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件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在一位老人家借宿,这位老人叫徐解秀。临走的时候,三位女红军看到老人家也比较穷苦,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就把当时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半条给老人留下了。后来老人反复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来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在革命年代前赴后继、百折无悔;才能够在建设年代,艰苦奋斗、激情燃烧;才能够在改革开放年代,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正因为有了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

  理想信念很重要,可是为什么重要?很多人也未必能说得明白。谈到理想信念,有三个问题我们需要解决:

  第一,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第三,怎样坚持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抓落实就像敲钉子,如果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还会掉下来。如果我们把理想信念相关的三个问题比作“三根钉子”,那怎样才能钉好呢?

  我们先来看“第一根钉子”,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总书记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段精彩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一段落

  微视频一:

  理想信念就是人的志向。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意思是说,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达到,再坚固的东西也能突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

  主持人康辉:

  刚刚我们听到总书记的这段话是2013年的6月28号,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的。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组织系统的干部,组织系统是干什么的呢?是选人用人的。在讲话当中,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在这段讲话中,总书记有一处用典,他说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句话是哪位古人说的?对于今人,又有怎样的启迪和教益呢?现在我们有请本期节目的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蒙曼教授。

  经典释义人蒙曼:

  这句格言出自清朝一个学者,叫做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格言联璧》,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名言警句大全”。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引用这句格言呢?其实他主要在讲立志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做志存高远,志向到底能够远到什么程度啊?按照《格言联璧》的说法,叫做“无远勿届”,这是一个成语,我们一般写作“无远弗届”,出自《尚书》。《尚书》原文是这么写的:“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说只有德行可以感动天地,没有哪个地方远到不能够被德行感动。其实不光是德行,志向也有这样的力量。志向到底能够远到什么程度呢?《格言联璧》给了两个具体的意象,一个叫穷山,一个叫距海。那也就是我们说的,山之涯,海之角,我的志向往那个方向走了,哪怕到了山边、到了海边,只要我的志向还要往前走,那么山和海都不能限制我,这是说的远度。

  再来看第二句话,讲强度。说“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无坚不入”也是一个成语,我们一般写作“无坚不摧”,就是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够被破坏掉。那么坚固的东西是什么呢?《格言联璧》的作者也给了两个具体的意象,一个叫做锐兵,一个叫做精甲。锐兵是什么?尖锐的兵器;精甲是什么?精良的铠甲。也就是说当你面对的是兵器的时候,志向是什么?志向就是铠甲,你再锐利的武器,你也突破不了我的铠甲;面对铠甲的时候,志向是什么?志向就是兵器,你再厉害的铠甲,我的兵器也一定可以把你刺穿。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样坚固的力量,可以坚固到居然能够抵御志向的力量。

  为什么志向具有如此伟大的力量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志向往大里说叫作理想,往小里说叫作目标。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决心,有勇气,才会去做那些常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举一个例子,《后汉书·耿弇传》,讲了一个叫作耿弇的大将军的故事。这个大将军怎么回事呢?当年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耿弇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只有21岁。然后他就去投奔南阳的刘秀,跟刘秀起兵。当时他就劝刘秀,说我们去收复河北,然后再从河北平定山东,然后我们就可以安定天下了。那时候刘秀也不过是一小股力量,耿弇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所以谁都觉得他这个说法太夸张了,不可能实现。可是,耿弇因为有了这样的志向,他就产生了那种拼命三郎的勇气。

  举例子,有一次打山东的时候,他的腿被敌人的箭射中了。怎么办呢?他抽出佩剑来,直接把箭头砍断,接着战斗。就因为有这样舍生忘死的勇气,所以耿弇真的成了常胜将军。他原来预设的目标,收兵河北也罢,平定山东也罢,乃至于帮刘秀安定天下也罢,就都实现了。所以刘秀看着耿弇,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叫作“有志者事竟成也”,现在大家熟悉的“有志者事竟成”就出自这儿。

  其实不光是耿弇,我们熟悉的勾践卧薪尝胆也罢,还是司马迁发愤著书也罢,还是说祖逖击楫中流也罢,这些人之所以成就别人成就不了的事业,不都是因为有志向在背后为他们加油鼓劲吗?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格言联璧》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讲树立远大志向的问题。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建设年代,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用理想和信念激发出人的斗志,我们的人生才能无远弗届,无坚不入。

  主持人康辉:

  谢谢蒙曼老师的讲解。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徐川老师来做讲解,把这“第一根钉子”钉牢!

  思想解读人徐川:

  接下来我想做个“导游”,带大家去一个地方。那里很美好,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擦过耳边,时而天地澄澈,时而云雾茫茫,你可以尽情地在那儿发自拍、发定位、晒朋友圈;那里很荒凉,天空中找不到鸟儿飞过的痕迹,你可以尽情地放空、发呆、思考人生;那里也很凶险,海拔近五千米,你走上几步可能就会腿脚发软、眼前发黑、心里发慌。所以,你可能要带上氧气瓶,穿上羽绒服,揣上巧克力,喝上几罐功能饮料,吃上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坐上缆车,穿云入雾到达山顶,去征服最后的那几百米。

  有的同学想到了,这个地方是雪山。是不是很美好?当然很美好。但是,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呢?如果你没有羽绒服、没有氧气瓶、没有巧克力、没有早餐、没有缆车,你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累了在哪儿休息?缺氧怎么办?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都不是问题。

  但是八十多年前,那群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战士,背着沉重的装备,又是怎样一步一步从山脚,开始丈量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是什么让他们承受着缺氧、严寒、饥饿,依然一往无前?是什么让他们坚信希望一定在前方,胜利一定在前方?

  有人说,是敌人的追击和后面的炮火吗?不,我们知道,他们有别的选择,他们可以彷徨、可以犹豫、可以退缩,甚至可以逃离。

  那是不是前方高官厚禄的许诺和丰厚的粮饷?不!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走下雪山,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见到将来的美好。那是什么呢?我们找不到别的答案,只能是一个词,那就是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就因为这份理想信念,红军踏过了雪山草地,抗联杀出了白山黑水,我们在茫茫戈壁上建起了航天城,我们把人间天路修到了青藏高原。从百废待兴到河清海晏,也就短短的几十年。

  所以,信念有什么用?信念就是希望,信念就是力量,信念让我们变成了不一样的我们,信念让中国走到了现在。

  思想解读人徐川:

  前面说完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根钉子”,也就是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关于这个问题,总书记有一段精彩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第二段落

  微视频二: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主持人康辉:

  我们刚刚听到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1号那一天,他在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的时候,面对在党校学习的党员领导干部讲的一段话。总书记号召全党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理想信念,他尤其重视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理想信念。而在这段讲话当中,当谈到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的时候,他旁征博引,多次用典,这其中有不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

  现在我们就请蒙曼老师给大家讲解其中的一句,南宋诗人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经典释义人蒙曼: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句名言,出自于他的一首诗,叫作《病起书怀》。这首诗本身并不特别流行,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句却是当之无愧的诗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人不受感动。

  众所周知,陆游是一个爱国者,他生在宋金对峙之际,一生就渴望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但是,我们也知道,当时的南宋政权并没有勇气和实力去北伐,所以陆游一直请缨,在宋朝的朝廷并不讨好,因此他也一直被贬官。这首《病起书怀》,其实也是一次贬官之后的作品。

  既是贬官,又生了一场大病,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不会感伤呢?一定会感伤的,陆游也很感伤。但是,他感伤的不是个人的前途命运,而是“京华父老望和銮”,或者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那时候陆游还活着,但是他也非常悲愤,九州何时才能一统啊?这个就不是一般的伤春悲秋,而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命运的大关怀。陆游这样忧心忡忡,他是皇帝吗?当然不是。他是宰相吗?他也不是。他就是一个罪臣,是一个无能为力、无权无势的人。但是,他仍然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个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叫作顾炎武,说过一句话:“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后来被梁启超精炼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也罢,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罢,正是这种普通人默默无闻的责任与担当,才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

上一篇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

下一篇 : 【图解】中央一号文件: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分享到 :